那些年,追春茶的他们都喝什么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一头大象-普洱茶

那些年,追春茶的他们都喝什么

如今,追春茶已经成为资深茶客、茶叶爱好者每年春季必将经历的大事件,但是,春茶都喝哪些?什么时候茶最嫩?为什么要追春茶?

现在,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——那些年,古人们追什么春茶呢!

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,茶叶可划分为春、夏、秋三季。春茶,由越冬后茶树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,它们大多是立春后到谷雨前时段采制。

现在我们说春茶有明前茶、雨前茶,其实早在古时,春茶就已经按时节采制,有“社前茶”、“火前茶”和“雨前茶”三种。

▎社前茶

社前,时间段指“春社”之前。也就是“春分”时节,2023年的3月21日。春分时节采制的茶叶,非常细嫩,由于量少也就十分珍贵。

唐代的时候,每年在清明日运至长安的紫笋贡茶,应属“社前茶”。

因为古时交通不便,在湖州长兴采制的顾渚紫笋茶,用快马日夜兼程运到长安(今西安),少说也得十天半个月。

因此,每年皇宫“清明宴”上所用的紫笋贡茶,必定是“春分”时节特早萌芽而采制的茶叶。

▎火前茶

火前,即”寒食节”之前。寒食节在2023年4月4日,也是清明节前一天,因此,“火前茶”实际上就是“明前茶”。

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,到达杭州龙井观看龙井茶采制时,曾作诗《观采茶作歌》,有诗句云“火前嫩、火后老,惟有骑火品最好”,是指“清明”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,过早采制太嫩,过迟采制太老。

▎雨前茶

雨前,即谷雨之前,即4月5日以后至4月20日左右采制的茶叶称雨前茶。

明代许次纾在《茶疏》中谈到采茶时节时说:“清明太早,立夏太迟,谷雨前后,其时适中”。这对江浙一带普通的炒青绿茶来说,清明后,谷雨前,确实是最适宜的采制春茶的季节。

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,但由于这时气温高,芽叶生长相对较快、多,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,因此,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。

那些年,古人追过的春茶

在唐代中期规定:进献的首批贡茶必须在每年清明皇室祭祖前贡到。卢仝有诗“天子未尝阳羡茶,百草不敢先开花”,可见皇上喝春茶之早。

宋人追求春茶的“早”。宋代负责贡茶的官员为了争宠献媚,争相提前春茶的进贡时间,比如北苑贡茶就从唐五代时的清明前,提前到了春社日之前,不出春分就已经送到了京城。

▎西湖龙井

春茶的翘楚中,总是少不了西湖龙井的席位,茶友们更是竞相追逐,古人们自然也不例外。

西湖龙井

香气鲜嫩清高,滋味鲜爽甘醇,叶底细嫩呈朵。

明代屠隆《龙井茶歌》诗赞美道:“令人对此清心魂,一漱如饮甘露液” 、“一杯入口宿酲解,耳畔飒飒来松风”。

不仅如此,在清代,西湖龙井更是声名鹊起,袁牧《茶》写道:杭州山茶处处皆清,不过以龙井为最耳。

至清朝,人们开始不一味追求春茶的早。乾隆皇帝下江南观看龙井茶采制时,作诗《观采茶作歌》道:“火前嫩、火后老,惟有骑火品最好”。可见他认为“清明”前一日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好,过早采制太嫩,过迟采制太老,把握好恰当的采摘时机尤为重要。

乾隆皇帝在杭州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,赞赏茶叶香清味醇,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“御茶”。从此,龙井茶名声更大,岁贡更多。

▎碧螺春

历史名茶,创制于明末清初,产于江苏太湖洞庭东山。

碧螺春

汤色碧绿清澈,叶底柔匀,饮后回甘。

据清代王应奎《柳南随笔》和俞樾《茶香室三抄》记述,“碧螺春”是康熙皇帝游太湖时题名的,它的原名为“吓煞人香”,当然咯,碧螺春自然也成了每年必须进贡的珍品。

清代陈康祺,有写诗赞碧螺春:“从来隽物有嘉名,物以名传愈自珍。梅盛每称香雪海,茶尖争说碧螺春。”

▎六安瓜片

六安瓜片,片形烘青绿茶,主产于安徽六安,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。

六安瓜片

鲜叶必须长到“开面”才采摘。

六安人自古好客,无论是走亲拜友、商贸来往,还是逢年过节、日常生活,无不以茶款待——泡上杯片茶是六安人迎客的最高礼节。

六安人很注重茶叶的选购,尤其喜爱六安瓜片,每年的谷雨前后,新茶应市之时,好茶人争先恐后,自备茶桶,进山购买,一般会购足一年所需。

另外,他们还有喝早茶的习惯,清晨泡上一壶茶,添上些点心,边饮边吃。加之六安人晚间爱泡澡,所以六安素有“早上皮包水(喝茶),晚上水包皮(洗澡)”的说法。

▎黄山毛峰

清代江澄云《素壶便录》记述:“黄山有云雾茶,产高山绝顶,烟云荡漾,雾露滋培,其柯有历百年者,气息恬雅,芳香扑鼻,绝无俗味。” 据相关考证,黄山云雾茶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。

黄山毛峰

条形烘青绿茶,产于安徽黄山一带。

干茶形似兰花,匀齐壮实,有峰毫,色泽嫩黄绿润,俗称象牙色。香气清鲜高长,汤色杏黄,清澈明亮,滋味醇厚鲜爽回甘,叶底芽叶成朵,厚实鲜艳。

另有《图经》记载:“黄山旧名黟山,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烹茗,泉色微红,此自然之丹液也。” 可见,黄山的名山、名茶、名泉,各相得益彰。

来源:茶艺大师工作室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